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初高中英语 > 正文

日本近代工业从“山寨”起家

类别:初高中英语 日期:2018-8-21 14:51:10 人气: 来源:

  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近期,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电商“新贵”拼多多“山寨门”,其平台上层出不穷的山寨产品受到关注。很长时间,中国一直被冠以“盗版天堂”“山寨大国”的称号。实际上,从近代全球史维度看,“山寨”经常成为新兴工业国“后发超越”先进工业国的一招“杀手锏”,连已成为制造业大国的日本,也有相当长一段“山寨大国”的“黑历史”。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:游走于“灰色地带”的抄袭模仿固有短期利益,但从长远看必然将面临极限。不满足于“山寨”现状,而以其作为原始积累,力争突破创新,才是从“山寨大国”进化到制造业大国强国的出。

  近代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商业社会的先后顺序不同,先到者后来者“山寨”似乎成了一种普遍历史现象。比如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,先一步进入工业时代的英国人经常人抄袭其机器和产品专利,“制造”一时成为“山寨”的代名词,但后来力工业化,迅速甩掉了“山寨”的帽子,直到二战前,几乎独揽了全球所有的工业技术专利。而19世纪后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,相对工业仍然落后,为了以最快速度追赶列强,日本“从器物到制度”,全盘模仿乃至照搬欧美,迅速接过了“山寨大国”的旗帜。日本的商业史研究者们亦承认,20世纪初到二战前,日本在国际上已经有了“疯狂抄袭”“知识专利”的。当然,当时关于知识产权的统一国际规范远未完全形成,日本也因此可以大行“山寨”,而不必担心承担重大责任。

  在“学习欧美”的口号下,20世纪手掌纹路图解初,日本企业纷纷“对标”欧美企业。比如东芝当时派遣考察团前往美国,并得到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“提携”。1930年前后,东芝陆续生产出日本首台冰箱、吸尘器和洗衣机,和通用电气的同类家电产品,从外观到内部功能几乎一模一样,连产品商标都高度近似。当时,为东芝做技术顾问的通用电气美方技术人员对日方说:“你们不具备自主设计的能力”。于是,东芝了“日本版通用电气”之,日本近代汽车工业则是从模仿欧洲出发。1914年,三菱重工制造出了日本首个量产化汽车Modal A,该车型模仿了意大利的菲亚特A3-3。在精密机械产品方面,日本企业则“锁定”当时的工业技术最强国。战后成立的日本尼康公司,则在产品和品牌上“照猫画虎”,模仿卡尔蔡司。

  战后,日本制造业重建之仍以模仿为主,美国则成为日本首要的模仿对象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,日本“美国”,从大众消费品到尖端技术产品进行“全面拷贝”。不仅如此,战后很长一段时期,日本的商业品牌乃至社会文化也以模仿美国为时尚。如知名食品厂商不二家在1950年先后推出的商品形象人物小女孩peko和小男孩poko,基本上照搬了美国食品厂商Birds Eye的形象人物Merry和Mike(如图)。在日本漫画尚未崛起前,美国漫画成为日本动漫作家的“作画范本”,战后的日本漫画大师如水木茂、手冢治虫等人创造的人物形象不少都是美国漫画人物的“翻版”, 日本漫画大师水木茂创造的“火箭人”,外观上和美国漫画里的“超人”没什么差别。

  在制造业方面,战后日本企业对欧美同行采取毫不留情的“拿来主义”,特别是汽车厂商。战后日本汽车生产线上的首批产品基本上都是欧美热销车型的“仿制版”,甚至可以说是“只是换了个商标”。如丰田的吉普BJ模仿的是克莱斯勒牧马人、丰田Celica模仿的是福特Mustang系列。即使上世纪80年代后日本汽车业已具有高度国际竞争力,仍然没有放弃模仿,比如丰田雷克萨斯的不少车型在外观设计上与奔驰E系“高度类似”。从单纯山寨模仿到融入自身特色,“逐步战胜”欧美原版车,日本汽车产业走过了一段相当曲折的。

  战后的日本科技发展很大程度上被称为“模仿技术”,而且集中于应用产品层面。上世纪60年代末,有调查称,在战后139项革新技术中,日本开发的仅有新干线项,在基础科学和原创性技术方面,日本相对欧美先进国“表现差劲”。但日本在模仿吸收外国技术,并将其“变为己有”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。比如,1960年三菱代表团访美时,美方赠送给日方一份超小集成电样本,日方随即对这一样品展开“集中研究”,一年后即成功研制出集成电,这种“逆向工程”的能力令美方侧目。日本大量向国外派遣技术人员,收集各种资料情况、数据图纸,追着欧美的科学家和技术跑。他们的“情报活动”也很快引起了的注意。美国《财富》1978年称,硅谷有一批“日本间谍”,他们窃取美国公司的技术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,在日本制造业惊人的“模仿技术”面前,美国的危机感与日俱增。

  上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80年代,随着日本经济极盛,日美经济摩擦乃至战略竞争加剧,美国对日本“偷窃技术”的更是以几何倍数增长。在美国文学和影视作品中,“日本制造”被为“不靠谱的仿制品”。英国、等欧洲国家也纷纷日本产品在设计上剽窃他人。有日本经济史学家指出,这段被猛烈的“时期”,让日本进一步认识到原创性设计的重要性,“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日本,不能再靠着抄袭模仿活着”,从而带动了新的技术革新。松下、东芝等企业纷纷建立了的产品设计部门。尽管此后破裂,日本经济陷入萧条,但制造业基于危机感的“升级”一直没有停止,“日本制造”及“日本设计”逐步摆脱了山寨别人的,获得了世界级的信誉。

  上世纪80年代,日本经济评论家森谷由规曾在其《技术强国》一书中表示,日本正从国外引进产品技术并消化的“三等国”,逐步向借助其他国家基础科学开发新应用技术的“二等国”乃至“一点五等国”进步,但距离能够开拓新领域,推动新技术的“一等国”还有一定差距。对于日本而言,不能满足于模仿,不能停下创新脚步。日本摆脱“山寨之”的基本思,是通过技术的精细化,提升用户的应用体验,不断创造出“高于原型产品”的新产品。责编:杨阳分享:

  本文由 恒宇国际(www.neivn.cn)整理发布
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相关阅读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 -

CopyRight 2002-2012 版权所有:教育资源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